杜布羅夫尼克於1979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。古城始建於西元7世紀,11——16世紀修建的城牆、堡壘、教堂、修道院、藥房、廣場、鐘樓、大公宮等,歷經風雨滄桑,至今保存完好。

 

    杜布羅夫尼克的古城牆,被認為是歐洲中世紀最偉大的軍事防禦系統之一。106日早餐後我們從古城外的公寓酒店步行前往古城,由西城門“皮萊城門”開始環遊古城牆。

 

    皮萊城門的外城門建於1537年,城門與城牆呈弧形連為一體,文藝復興風格的拱門上方有城市的守護神——聖費拉霍的石雕立像。哥特風格的內城門建於1460年,與古城牆相連。巨石砌築的古城牆總長1940米,厚1.5——6米不等,最高地段的城牆高達25米。城牆四角建有高大堅固的石頭堡壘。

 

    經西城門登上城牆後,我們向南走,龐大厚重的半圓形“博克爾堡壘”首先躍入眼簾,上有炮彈孔,據說這是歐洲最古老的堡壘形式。沿南城牆向東走,城牆外是浩瀚的亞德里亞海,城牆內紅瓦房舍高低錯落,鱗次櫛比。壯觀的“聖伊萬堡壘”,在老城牆的東南角鎮守著老城港口的入口。老城牆的東北角聳立著三角形的“雷韋林堡壘”。老城北邊的城牆,築壘連環密集,上下兩重,固若金湯。位於老城牆西北角的圓形塔臺式“敏切特堡壘”,在四座城堡中規模最大、最為宏偉,也是古城牆的最高點。在古城的西面,大海邊37米高的岩礁上,還有一座獨立的“洛夫納列茨要塞”。除了這些防禦設施,古城牆上還有十二座方形塔樓、五座棱壘、兩座角壘。

 

    遊覽兩個多小時後,我們從古城牆回到斯特拉頓大街——連接東、西兩座城門的主街。大街西端有建於1438年的“大奧諾夫裡奧噴水池”,那是當年全城主要飲用水源,許多遊客圍坐在噴水池周圍的臺階上休息。在噴水池的對面,是與“敏切特堡壘”連接的“方濟會修道院”,我們入內參觀。修道院的石拱回廊建於1360年,晚期羅馬風格,特別漂亮。修道院內還有建於1317年的古老藥房,令人驚歎的是,該藥房至今還在營業!注意到藥房陳列的書本上有中草藥圖案,又聽見旅遊團隊的導遊說“FROM CHINA”,我感到自豪。

 

    沿斯特拉頓大街漫步,我們走到東端的“盧紮廣場”。廣場中心有創作於1480年,象徵自由與獨立的“奧蘭多石柱”,手持盾牌與劍的中世紀騎士奧蘭多抗擊敵軍的傳說流傳至今。石柱背後是巴羅克風格的“聖費拉霍教堂”,從西元10世紀起,聖費拉霍就成為杜布羅夫尼克的守護神。

 

    廣場南側是建於15世紀的“大公府”,漂亮的哥特—文藝復興風格的兩層宮殿式建築,現為博物館。在大公府寬敞華麗的拱形門廊休息後,我們參觀18世紀複建的“聖母升天大教堂”。大教堂的遺址為7世紀的拜占庭式大教堂、17世紀的羅馬大教堂。

 

    古城的東北角坐落著始建於1315年,1667年大地震後重建的“多明尼加修道院”。回廊中間的庭院,綠樹掩映,鮮花盛開,一眼石井,高高的石雕井圈,石柱門式裝飾,別具匠心。修道院內的博物館除了保存古版書籍、珍貴金銀飾品,還有15——16世紀杜布羅夫尼克名畫收藏。

 

    遊覽古城牆時多雲轉陰有小雨。參觀修道院後下起大雨,我們沒帶傘,在咖啡館(室外棚)吃午餐,躲雨。四小杯咖啡,兩個比薩餅,夠飽,味偏鹹。

 

    古城背依“斯爾吉山”,午餐後我們乘坐纜車上山頂,那裡有俯瞰古城全貌的觀景台。雨越下越大,我們冒雨沖到觀景台,俯拍兩張照片後乘坐纜車下山,步行返回公寓。途中女兒女婿去超市購物。女婿在公寓做了一頓美味晚餐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107日早晨起床後見天氣晴朗,我興致勃勃地在公寓陽臺拍攝:朝陽映照的綠色山巒,山坡上的粉牆紅瓦,屋頂煙囪上的小鳥……

 

    早餐後我們告別女房東,驅車來到古城的東門外。偶然的發現讓我們驚喜萬分:一家大酒店前長長的走廊通道,是古城東門及港口、堡壘的最佳拍攝點!藍天白雲下,單反機、卡片機、手機興奮起來……

 

    別了,杜布羅夫尼克!聳立於山海之間的石頭古城,美麗永恆。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shandy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