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真的每次從花蓮走,在火車上,都忍不住掉眼淚。我知道這可能出於逃避,懶惰,嚮往安逸的心態。那裡節奏緩慢,沉靜讓人安心。

 

  去年,有過一些因為告別默默掉眼淚的時候,無比厭惡這感覺,無力,無止境的折磨,那時候常常會想,如果跟眼前要告別的這個人或城市沒有相遇過,該多好。可是,就是相遇了啊。

  這次在花蓮呆了8天,原本計畫最多4天的,後來因為真的不想走,於是全部行程都放棄,一直呆到飛機時間的前一天傍晚才回臺北。在準備離開花蓮,去火車站的路上我其實內心無比忐忑,跟老楊有一搭無一搭的仍然在聊著經過的民宿或政治話題,後來到了車站,我說車站前不好停車,不用下來送我了,然後跟他告別。我一個人去買好了車票,站在花蓮站小小的車站大廳晃神,不想這麼快進月臺,就站著看來來往往告別的人,這時候老楊又突然出現,他把車停在臨時停車場,回來確認我是不是買到了票。那時候我整個人崩潰到不行,一瞬間無比不想走,想說就算改簽也無所謂,是真是不想走。

  我喜歡如花蓮般的,尤其東海岸的小小縣市,發展不如西部,卻有著緩慢的節奏,不爭,過著安逸的日子怡然自得。整個花蓮只有一個百貨公司,被人帶進去喝過一次星巴克,百貨公司裡面人少得不行。事實上整個臺灣似乎都沒有那麼的追求什麼大品牌,他們更注重那些文創產業,注重原創,願意花稍微多一點錢購買自主創意,以及手工的產品,他們滿大街幾十年的老店,信任老人在賣的東西。

  前陣子看見一篇文章,是一個在大陸工作多年的臺灣人寫的,他說相比大陸的先進,臺灣仍然生活得非常原始。當大陸已經習慣用手機完成80%的生活瑣事的時候,臺灣人還要去排隊繳水電費,也極少能使用手機約車,看電影買票,吃飯,預約訂位,他們仍然靠身體的移動完成這些事。事實上他說的似乎都是對的,儘管一方面可能因為大陸的線下體驗做得不如臺灣(臺灣的服務觀念儘管在在地人眼中仍然不盡如人意,但相比大陸來說已經是相當熱情貼心的了),也可能讓我沉浸的正是這些相對原始的狀態吧,我發現在與人接觸的時候少了抵觸,儘管一個人吃飯,逛街,跟陌生的餐廳老闆交談,也不覺得艱難。後來我才意識到自己其實是樂於與人交談的,在此之前我總是抵觸陌生人。

  每次去臺灣,都容易放開一些困擾的事。與我們滿大街的成功學不同,很多人有不同的生活狀態。有人固執的做自己想做的事,看起來並不輕鬆卻異常快樂;有人為了自己生活的權利努力的表達,看起來微不足道卻異常堅定。我知道每次回來自己也都有在變化,樂於看到這樣的變化,希望更清楚自己想要的,而不是漫無目的,日復一日的過並不喜歡的生活。

  其實在臺灣呆的時間越久,也越看到更真實的臺灣。也是逐漸看到壞的一面,也遇到不好的人,而這反而是我更樂於看到的。我希望看到這裡更真實,更原本的樣子,以此更加喜歡這安逸小島。

arrow
arrow

    shandy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